华夏热点网:黑料不打烊在线吃瓜-吃瓜中国黑料-马上评丨又见酒店坐地起价,“老毛病”不能惯着
“五一”假期临近,你提前订好酒店了吗?据媒体报道,有网友2月份就通过旅游平台预订了一家快捷酒店,结果4月21日收到平台电话告知酒店无法接待,重新预订发现涨到了500多元/晚,是原来价格的四倍。
无独有偶。在客房订单生效后,珠海市某酒店竟以“五一”假期客房涨价为由,要求消费者补差额,近日,该酒店因违反《价格法》被珠海市香洲区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。
提前订好的房间,却突遭酒店单方面毁约、坐地起价,这样的“新闻”,每到长假前都会见到不少。订单生效即意味着消费者和商家达成有效合约,对应的消费者权益自然受法律保护。而商家以各种理由单方面毁约,或要求补差额,打乱了消费者的出游安排,不仅导致消费者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,甚至面临无房可订的尴尬。如此不把消费者权益和和经营诚信当回事,真是吃相难看。
理论上说,住宿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,一些酒店经营者搞单方面毁约,只会自砸招牌。这里面的利弊权衡是不难作出的。但是,在“五一”这样的节假日消费旺季,很多酒店并不愁订单,于是一方面提前接受预定,给自己的收益上了一道保险,另一方面在假期临近前又毁约、提价,伺机多“收割”一把,这说明市场自发的竞争约束机制暂时“失灵”了。
因此,要从根本上杜绝“坐地起价”的老毛病,除了消费者较真,更要引入更有力的市场监管,真正让商家的毁约成本显著高于可能获得的收益。
近年来,一些地方在拼文旅上下了很大功夫,如何在酒店毁约、临时涨价这种事情上为消费者撑腰,让不良市场风气得以有效扭转,恰恰是检验一个地方文旅消费环境和服务质量的试金石之一。
今年“五一”前夕,不少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专门发布提醒告诫函,明确要求住宿业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,严禁在订单生效后单方面毁约或擅自提价。这是一个积极的监管前置。但仅仅这样还不够,更要真正重视每一位消费者的投诉反馈,对恶意毁约、擅自提价的行为坚决“零容忍”,依法加大惩治力度,让违背契约、无视法律的经营者付出应有的代价。
此外,根据《电子商务法》相关规定,若平台未及时处理投诉或放任酒店违规,可能承担连带责任。据此,有法律人士建议,平台当建立更严格的酒店信用审核机制和公开透明的信誉评价体系,比如,可以考虑建立红黑榜,将存在恶意毁约行为的经营者纳入黑名单。同时,也有必要考虑增加酒店单方面取消订单的门槛,真正赋予消费者不被恶意毁约的兜底保障。
消费者提前订酒店,是为出行安排增加一份稳定,其获得的相对优惠价格,也隐含着一定的时间成本和信任成本。这种交易模式,原本对消费者和商家是双赢。而单方面毁约、提价,破坏了这种平衡,只会挫伤游客消费的积极性。
尤其是在当前大力提振消费的背景下,一些商家的任性操作,不仅成为游客追寻“诗与远方”的绊脚石,也是对地方消费、旅游市场环境的破坏。监管部门必须始终保持零容忍,及时依法打击恶意毁约、哄抬价格的商家,维护市场公平。